運動所帶來的益處


文章出處:宏仁醫院護理部衛教室

需輪值三班的民眾很忽略自身的健康,在健身運動和心理健康的關係中,體適能的改善讓人產出控制和駕馭的知覺,這種知覺會引起個人的幸福感,運動不僅有益健康,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(dopamine)、血清素(serotonin)和正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,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;與快樂、情緒、記憶與注意力有直接的相關;運動是最簡單的運動療法,它在不吃藥的情況下,就能解決憂鬱、失眠等問題,還能增加學習效能,而且適當的運動會帶來情緒穩定與壓力的調適。
過於抑制的情緒,可藉由拉緊肌肉,讓自己的生理、心理進行調節,方式:如靜坐、冥想、運動,不同型式的健身運動與心情狀態的改變是有關的,運動者具有較高程度的自信心、對感覺有較佳的控制能力、增進創造力以及在自我效率方面有較好的感覺。

運動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有:
(一)增加安全感。
(二)提高獨立性。
(三)消除緊張。
(四)有助於形成友誼、聲望和領導地位。
(五)提高對自己價值的認識,增進自信心。

健身運動能減輕疲勞與怒氣,還能增加體力、活力、敏捷、有清晰的思緒與增加福祉的感覺,是改變心情最有效的方法,身體活動被認為可以促進心理、生理上的健康。在心理上,大多數發現運動能改善情緒使其感覺良好,除了可以增加正面情緒(活力/高興),降低負面情緒(生氣/緊張)外,還可以減低焦慮的程度,運動類型為自己喜愛的項目,其接受度較高,對於運動前的情緒有正面的幫助,反之運動類型並非自己所喜愛的,則會對於運動產生排斥感,進而產生負面情緒。

健身運動如何增進心理福祉,主要是:
1.從每天繁忙的生活中找到離開工作的時間。
2.增加對感覺的控制。
3.感覺有能力與自我效能。
4.正向的社會互動。
5.增進自我概念與自尊。

所以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,不但對身體適能有正面的改善效果,同時對於情緒的調適也提供了紓解的管道,因為運動不但有助於個體對壓力、焦慮的調適,也能增進個體的心理健康,同時對於人格的調整、人際間的互動與交往也有正面的效益,由於人際的互動對於情緒的改善有相當的幫助,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,可以協助個體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,進而以快樂健康的情緒,面對生活與工作,許多醫生與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,更是習慣性的建議從事健身運動來改善焦慮與沮喪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