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炎夏脫水危機】


文章出處:宏仁醫院ICU

      夏日炎炎,人體中的水份會隨著呼吸、流汗、尿液與排便流失,若沒有適當的補充水份,會導致體內水份不足的狀態,而發生脫水(Dehydration)的狀況。在這樣不平衡的狀況也會擾亂血液中的鹽分、糖分和礦物質濃度,進而影響人體正常運作功能,導致嚴重問題,甚至造成生命危險。

      常見脫水症狀包括頭暈或頭昏、心悸、口乾舌燥、極度口渴、尿液排出量減少、尿液呈深黃色、皮膚乾燥,若出現嚴重脫水症狀,應儘快就醫,因為脫水雖然常見,若不治療可能帶來嚴重後果。

      預防脫水是每個人都需要注意的重點,特別是在夏日高溫、戶外活動增加或疾病狀態下脫水風險會顯著增加。

《日常自我照護要點,有效預防脫水》

一、充足的液體攝取

      每日建議攝取至少2000cc(約8杯)水。然而,這個需求量需依據個人活動量、氣候條件及健康狀況而變動。例如,在高溫環境下、運動期間或病患有發燒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時,需要增加飲水量。建議隨身攜帶水瓶,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,而不僅僅是感到口渴時才喝水。此外,應避免攝取過多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,因為這些飲品具有利尿作      用,可能加速體內水分的流失。

二、注意飲食結構

      多攝取富含水分的食物,如水果(例如西瓜、橙子、葡萄)和蔬菜(例如黃瓜、生菜、冬瓜),這些食物不僅能提供額外的水分,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,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。同時,應避免攝取過多高鹽食物,因為鹽分會增加體內水分的流失,加重脫水風險。

三、適當的環境控制

      在高溫環境下,應保持室內涼爽,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。適當穿著透氣、輕便的衣物,以減少出汗過多。若進行戶外活動,建議選擇早晨或傍晚較涼爽的時段,並且定期休息和補水。

四、定時監測身體狀況

      觀察尿液顏色,正常情況下應為淡黃色,若尿液顏色變深,則可能是脫水的徵兆,需要增加飲水量。另可檢查皮膚彈性,輕捏皮膚,若皮膚彈性差且回彈慢,這也可能是脫水的表現。


五、教育與培訓

      教導長者、小孩識別脫水症狀,如口乾、頭暈、心跳加快、疲倦無力等,並鼓勵他們在感到口渴前就主動飲水。特別是長者、小孩和患有慢性疾病的病患,他們的自我感知能力較弱,更需要注意提醒和監督。

六、應急措施

      若出現輕度脫水症狀,應立即補充液體。幫助恢復電解質平衡。若脫水症狀嚴重,應立即就醫,可能需要靜脈輸液治療。

《結語》

      預防脫水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,包括飲食、環境控制、身體狀況監測等。透過全面監測,能有效降低脫水風險,確保在不同情境下都能保持充足的水分,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。